5月23日下午,由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委会、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和西部乳腺肿瘤专科联盟联合承办的2025年乳腺癌山城论道暨“星光科研π之渝见前研”中青年专家科研交流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基础研究、临床转化、课题申报及学术发表四大板块,以“搭建跨区域学术桥梁,推动乳腺肿瘤科研转化”为核心,旨在通过行业内顶级科研专家的经验分享与深度讨论,破解青年学者在科研道路上的关键瓶颈,助力西部及全国乳腺肿瘤领域的协同发展。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80余名科研工作者及乳腺肿瘤临床医师参与。
启动仪式
大会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作开场致辞。她分享了“星光科研π”创立的理念和初衷,并表示本次“渝见前研”科研交流会落地重庆,汇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精准医学及大数据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为与会者打造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她勉励当代青年医师注重成长与发展,既要精进临床技能,更要培养科研思维与多学科融合能力,并以“星光”为喻,期待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多学科协作与人才梯队建设,汇聚智慧之光,最终形成推动医学进步的“璀璨星河”。
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致辞。他表达了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教授的热烈欢迎,随后深入解读了大会主题“星光科研π”的深刻内涵:既蕴含着如圆周率般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又体现了“学术汇聚(学π)”与“思想交融(流π)”的寓意。他表示,“星光科研π之渝见前研”致力于为西南地区青年学者构建涵盖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平台,通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如星光般璀璨的创新活力,最终实现“聚微光成星河”的科研突破。
本环节由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宁宁教授主持。
第一环节:探基转临,创新致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南开大学大数据技术研究所刘健教授共同担任第一环节主持。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云南省肿瘤医院陈策实教授作《肿瘤细胞耐药分子机制及临床转化》主题分享,系统展示了团队围绕转录因子 KLF5 的系列成果。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唐霓教授作《代谢物调控肝癌进展》主题分享,揭示了生物活性代谢物在肿瘤中的 “双刃剑” 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礼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松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慧敏、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丁锦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冠文围绕陈策实教授和唐霓教授的报告分享感悟、提出问题,探讨临床转化与科研方向。
第二环节:经验为引,启智申研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桑毅教授、重庆大学智能肿瘤学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蔡文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共同担任第二环节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一舟教授作《基于临床问题的科研选题》主题分享,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国自然申报与科研选题的实用思路与方法。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张宏权教授作《国家级课题申报要点》主题分享,从资深基金评审专家视角分享标书写作技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欣、贵州省人民医院侯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金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莫红楠围绕基金申请实操难点展开交流,探讨科研人员如何聚焦具体问题,加强学科交叉合作,将申请视为优化研究思路的契机,以评审思维写作结合扎实的研究基础提升竞争力。
第三环节:精研文道,综论启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孙秋教授作《高质量研究论文发表的关键要点与核心策略》主题分享,从研究价值传递、写作框架构建、语言规范运用到期刊投稿策略展开系统分享,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用指导。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华教授作《深度解析发表高分综述的关键要点及学术逻辑》主题分享,结合临床科研实践,围绕高影响力科研论文与综述的写作策略为广大青年学者扩展思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墨之、四川省肿瘤医院侯令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屈凡力围绕论文写作策略展开交流,探讨科研能力提升需写作技巧、领域积累及工具创新的协同,借综述梳理方向,用数据驱动转化,以精准选刊策略提升发表质量。
大会总结:星光虽微,聚则成河;科研虽艰,行则必达。
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星光科研π之渝见前研”学术会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以及学术表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系统性赋能。他指出,多学科协作是突破科研瓶颈的重要路径,强调秉持交叉融合思维,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持续提升科研与临床能力。最后,他展望未来,期待持续贯彻通过跨区域、跨学科的深度协同,以合作促创新,在传承中推动西部学术跃升,在医研协同中探索精准医疗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