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窗 | 三峡医院疼痛科:奋进二十载,打造全国疼痛诊疗典范
     来源: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次数:43次

今年4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疼痛科完成了川渝地区首例机器人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接受手术的80岁程爷爷因严重肺气肿无法耐受传统俯卧位,而机器人技术以毫米级精度完成骨折椎体的骨水泥注入,将手术时间压缩了20分钟以上。

从三张闲置病床到实现首例通过机器人完成手术,从学科定位模糊到建成覆盖全病种的疼痛诊疗高地——从2005年创立伊始,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疼痛科始终以患者需求为锚点,在技术创新与学科建设中突围,这二十年发展史,是一个“临床小专科”向“临床科研双核心”完美蜕变的成长之路

踟蹰前行,从“正骨”科室到机器人手术的跨越

“患者腰背痛时才想到疼痛科?当年我们确实主要靠正骨技术。”医院疼痛科主任姚秀高回忆道,2005年1月科室挂牌时,这块写着“疼痛科”的崭新门牌背后,是仅能处理简单骨伤疼痛的境况。“全国没几份病历模板可参考,更别说系统诊疗方案,”那时候的疼痛科,9名医护人员守着几张病床,最常被患者问及的是:“你们和骨科有啥区别?”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2007年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将“疼痛科”的业务范围划定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恰逢人口老龄化浪潮席卷,大量被类风湿关节炎、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折磨的患者在传统科室无法治疗后辗转至此。“我们意识到疼痛科是治‘别人治不了的痛’。”姚秀高和团队选择果断撕掉“正骨”标签。医院也举全院之力助力科室开辟疼痛“新战场”。


开展机器人引导椎体成形术

技术破壁的号角就此吹响。当80岁的严重肺气肿患者程爷爷因椎体骨折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时,团队亮出川渝首例机器人引导椎体成形术,通过毫米级精度注入骨水泥,缩短了至少20分钟的手术时长。这只是科室微创技术领域的拿手绝活之一:胶原酶能溶解突出椎间盘,射频消融精准阻断神经痛觉传导,脊柱内镜为复杂椎管狭窄患者推开新生之门。曾经只会“正骨”的科室,如今在西部率先构建起覆盖脊柱相关性疼痛、癌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37类顽疾的诊疗体系。

技术精湛,定义疼痛技术标准

医院疼痛科目前拥有三项国家级认证:中华医学会全国胶原酶溶解技术培训基地、射频镇痛技术全国临床培训基地和中国神经调控联盟西南中心理事单位。这些资质认证得益于科室持续二十年的技术精进。4月12日,医院作为重庆市唯一获批的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培训基地,成功承办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培训班(第二期),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主委刘延青在会上指出:“微创介入技术正在经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重庆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技术突破是科室不断精进的证明。科室在胶原酶溶解术、臭氧介入治疗、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微创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以微创介入技术为特色,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各类微创介入治疗脊柱相关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坏死、下肢静脉曲张(俗称老烂腿)、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骨质疏松症伴椎体压缩性骨折、面肌痉挛、肩周炎、关节炎等顽固疼痛性疾病。

输出技术标准是科室的常态。科室曾经参与《肋间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实用现场急救技术》的编写。也通过主办重庆市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医师超500人。


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培训班(第二期)现场

“这些年,我们科室在技术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力求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疼痛解决方案。”姚秀高在介绍疼痛微创介入技术培训基地时强调。多年来,疼痛科在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持续精进。从2005年开展颈、腰椎间盘射频热凝消融术,到2025年成功实施UBE和LUSE等前沿技术,科室始终走在疼痛诊疗的前沿。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体现了科室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也彰显了其在攻克顽固疼痛疾病方面的强大实力。

凭借显著的技术优势与临床实力,医院疼痛科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等方式,对口帮扶开州安康医院、忠县中医院、巫溪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单位,有力促进了渝东北地区疼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患者信任,4604台手术铸就98%满意度

走进医院疼痛科,最常见的便是患者解除病痛后的轻松。97岁的黄婆婆颤巍巍地表示:“三次手术,三次都不痛了。”这位三叉神经痛的高龄患者每次发病时,想到的便是该院疼痛科。在另一间病房,73岁的肖婆婆正拉着护士的手念叨:“腰突折磨我二十年,是你们让我重新挺直腰板走路。”

这样的场景每日都在发生:开州区79岁的毛婆婆曾因恐惧瘫痪拒绝手术,最终在这里通过胶原酶溶解术解除腰椎病痛;忠县66岁的邓婆婆治好了伴随高血压发作的腰椎顽疾;而张女士就诊时就直言:“我七十岁的母亲就是在这儿治好的。我完全信任你们!”


开展胶原酶溶解术

治疗效果好不好,患者最有发言权。

而数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2024年科室手术总量达4604台,其中高难度四级手术占863台,较往年分别增长20.74%和63.45%。

支撑这一成绩的33人医护团队中,9名医师各自镇守疼痛诊疗关键领域——郭梦婷主治医师以癌性疼痛综合治疗见长,黄科医师精研三叉神经痛微创介入技术,王浩主治医师专注神经病理性疼痛调控,夏青主治医师领衔静脉曲张与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何潺主治医师主导腰椎间盘突出阶梯疗法。

而科室手术核心由姚秀高主任医师、周永高主治医师及吕天才主治医师共同担纲,由向连副主任护师所领衔的24人护理团队创新融合叙事疗法与围术期管理,打造“疼爱优家”特色科室品牌,从入出院流程、检查指引、术前物品准备、疾病康复、疾病宣教、出院随访以及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在科室全员上下齐心的努力下,该科室就诊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形成可复制的科室管理范式。



展望未来,医院疼痛科将以核心技术为引擎,以人才培养为基石,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疼痛疾病的诊疗能力,强化学科区域辐射力和全国影响力,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疼痛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